协鑫集成在本届展会上推出182mm和210mm系列大尺寸组件,其中210mm大尺寸单晶双面双玻组件最高功率达670W,在降低BOS成本、降低度电成本LCOE以及高可靠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同时,逆变器具备反向充电功能,能量双向流动,参与调峰调频等多种应用。作为清洁电力转换技术实力派,阳光电源坚持创新驱动行业发展,不断发挥光储协同优势,加速构建零碳新画卷。

面向零碳未来,光伏面临多重机遇和挑战。此外,1+X模块化逆变器可在SCR=1.02的弱网环境下高效运行,刷新业内集中逆变器弱网适应性记录,并可在20ms内响应电网无功调度,支撑电网稳定运行。继今年3月率先推出全球单机功率最大的组串逆变器SG320HX,暌违数月,阳光电源再次带来行业黑科技1+X模块化逆变器。同时,关键器件采用模块化设计,即插即用,两人即可轻松更换,运维效率提升70%以上,极大降低运维成本。1+X模块化 电站设计更灵活 光储1+X模块化逆变器每单元功率为1.1MW,通过并联扩展实现1.1MW-8.8MW子阵灵活配置,满足全球不同市场多样化需求
多路MPPT 更高发电量 1+X模块化逆变器突破传统方案MPPT数量少的难题,每个模块均为独立MPPT设计,8.8MW逆变器具备8路MPPT,进一步提高新能源电站的发电量。继今年3月率先推出全球单机功率最大的组串逆变器SG320HX,暌违数月,阳光电源再次带来行业黑科技1+X模块化逆变器。(资料来源: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整理)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判2021年中国光伏行业的发展趋势为大尺寸高功率组件将进入快速放量阶段。
4月26日,中环公告表示,G12 单晶年化产出达到 27GW/年,占比提升至 45%。业内预估年内硅料高价将至200元/kg,届时涨幅将至135.29%。两者在市场积累和技术方面的积淀,以及成本方面的优势,是其他新进企业无法比拟的。寡头局面依旧明显 隆基、中环作为硅片板块的龙头企业,除其强大的产能之外,其又分别代表着大硅片时代182、210阵营,两者的报价较具代表性,能够相对准确地反映硅片市场价格趋势。
在其2020年年报中,隆基表示至2021年底,计划单晶硅片年产能达到105GW,单晶硅片出货量目标80GW(含自用)。但事实的确如此么?2019年,中环推出210硅片;2020年,以隆基为首的多个企业力推182硅片。

在此期间,中国光伏行业的产业集中度快速提升,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相关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光伏行业的特点之一产业集中度快速提升,CR5占比超88.1%,较2019年提高了15.3%。硅料价格狂奔,硅片上调价格,向下游传导压力。虽未有182硅片的整体销售记录,据报道,隆基乐叶高级副总裁佘海峰曾表示隆基2020年182组件出货2GW,预计2021年出货近20GW。5月12日,PVInfoLink相关数据显示,多晶硅致密料最高价格达180元/kg,较之2020年12月30日多晶硅致密料最高价位85元/kg,涨幅为111.76%。
(资料来源:PVInfoLink,国元证券经纪(香港)整理)在PVInfoLink的相关预测中不难发现,其同样较为看好大尺寸硅片的发展,预计2021年182、210及以上的市占率将达43%,较2020年有着大幅度的提高。2020年,隆基单晶硅片出货量58.15GW,其中对外销售31.84GW。其表示,愿意配合下游客户逐步推动170m、165m和160m厚度单晶硅片的应用,共同应对供应链端的变化。随之在3月1日的报价中,中环在158.75、166、210产品中皆加入了170m、165m、160m厚度产品的报价。
4月27日,中环披露拟定增资不超90亿元,以用于50GW(G12)太阳能级单晶硅材料智慧工厂项目。距4月28日报价之后的十余天,5月10日,媒体报道中环上调产品价格,价格区间在0.33-0.6元/片,相较而言,此次价格增长幅度较大,上涨幅度最大的产品为160m的G12硅片,涨幅为9.39%;涨幅最小的为175m的M6硅片,涨幅为7.92%。

2021年硅片产能在300GW左右。2020年,隆基单晶硅片产能85GW,中环单晶硅片产能55GW,两者占比达66.99%。
本身利薄的电池好像也并不愿承受,5月11日,距离上次报价仅隔5天,通威再次上调报价。此观点在一定程度上与年内多晶硅价格达到200元/kg观点相印证。单纯从数字层面分析,多晶硅产能在2021年的确绝对过剩。隆基同样对182市场的发展充满信心。据世纪新能源网不完全统计,在2020年硅片扩产规模超300GW,新增产能将在2021年下半年至2023年陆续投产。虽然有新玩家高景太阳能等涌入,但是产能格局仍高度集中,其中隆基、中环双寡头格局明显。
按照贝瑞研究数据,2021年我国硅片产能为315GW,以此标准计算,隆基、中环两者占比将达60.32%。不同机构的统计数据虽有所差异,但是大尺寸硅片的市占率日趋提升成为共识。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多晶硅供应量在47-48 万吨,进口硅料按照10 万吨估算,合计达到 57-58 万吨的总供应量,按照2900吨硅料制造1GW硅片计算,理论上能够生产硅片在200GW左右,按照1:1.2的容配比计算,可以满足167GW装机量。Q1光伏单晶硅片对外出货量折合13.2GW,外销硅片全球市占率41%,达到全球第一。
2020 年末,中环单晶总产能为 55GW,其中 G12 产能占比40%。反观高景天阳能、上机数控、京运通同样发力大尺寸硅片,也许正如某媒体所说大尺寸硅片产能可能并不过剩。
硅料价格将继续上涨,几已成为行业共识。多晶157与M6电池片涨价0.07元/W,至0.83元/W、0.99元/W;G1与G12上涨0.06元/W,分别至1.02元/W、0.99元/W。2019年、2020年两年,中国光伏迅猛扩张,其中2020年更是被称为史上最大扩产年。彼时, PVInfoLink的数据显示,3月3日多晶硅致密料最高价格为112元/kg,4月28日多晶硅致密料最高价格为155元/kg,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多晶硅致密料的涨幅为38.39%。
但供应量在一定程度上依旧对产业的发展形成制约。经过两年发展蓄力,隆基2021年计划单晶硅片年产能105GW, 中环计划2021年底单晶硅片产能增至85GW。
在此情况下,隆基的报价维稳被业内看作价格拐点的到来,但是纵观市场,无论是硅料端还是硅片端都未有促进价格下行的积极因素出现。从2021年1月25日至2021年4月23日,隆基158.75、166、182产品的涨幅分别为23.81%、23.08%、24.62%。
不得不涨的硅片企业贝瑞研究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单晶硅片合计产能209GW,目前主流单晶硅片厂家包括隆基、中环、晶科、晶澳、上机数控、京运通等。硅片产能到底过不过剩?多晶硅价格居高不下,业内主要将其归结为硅片端需求的旺盛。
硅片价格上调的原因毋庸多言,直接及主要原因变为多晶硅价格的上涨。纵观中环从2021年2月4日至2021年5月10日各产品的报价,其中涨幅最大的为175m的M6硅片,涨幅为34.18%;涨幅最小的170m的G12硅片,涨幅为17.6%。然后?最终,为涨价买单的人会是谁?谁会是最后填坑人?。2022年,182、210及以上市占率将达70%。
现今,182、210系列产品开始逐渐成为占据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产业链日趋完善。其对G12的发展充满信心。
虽然2020年多晶硅企业有诸多扩产举动,但由于1-1.5年的投产周期,理论上新增多晶硅产能达10万吨,但在2021年实际释放产能或只在5-6万吨,且主要在2021年下半年或者年末实现即,根据美国政治需要,将中国某一产业尤其是优势产业当作假想敌,联合盟友进行围剿。
继棉花之后,新疆的光伏产业也被西方势力盯上了。近期,美国政客、行业组织、媒体接连给新疆的太阳能设备以及零部件制造贴上强迫劳动的标签,试图将中国光伏产业排挤出国际市场。 |